芬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ldquo狗药rdquo芬苯达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医院网站 http://m.39.net/pf/a_8810690.html

一周新闻连连看,和小爱一起来看看本周医疗圈都有哪些有趣的事儿~

1、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

最近,一则“患者吃“狗药”芬苯达唑,两个月肿瘤就消失”的新闻在朋友圈流传,对此,专家辟谣:缺乏科学依据,不可信。

据了解,芬苯达唑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而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胜枚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2、宝宝发烧会烧坏脑子?

人们对于发烧最大的误区就是:“发烧会烧出别的疾病,高烧会烧坏脑子”。

对此,医生指出,实际上烧坏脑子的并不是单纯的发烧,而是由于宝宝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一般来说,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而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烧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这是因为超高热破坏了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能达到这么高,比如说中暑引起的热射病;而一般的感冒发热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温度。

3、孩子爱“挤眉弄眼”,专家提醒警惕抽动症

相信大家平常都见过不少看起来是“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他们常常做*脸、眨眼睛、清嗓子,家长多次警告改掉这些“坏习惯”也无济于事。事实上专家表示,这些爱“挤眉弄眼”的小孩可能不是故意调皮,而是得了一种易被误诊、名叫“抽动症”的疾病。

在我国,抽动症的发病率为5%左右,其中2岁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抽动症。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如频繁眨眼、挤眉、耸肩、嘴巴抽动;其次为发声性抽动症状:尖叫、发出怪声、清嗓、说脏话等;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感觉性抽动症状,孩子会感到脖子、肢体难受等。

假期里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特别是打游戏兴奋紧张的气氛,会加重抽动症。尽管抽动症本身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不大,但如果是频繁的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而且抽动症大多会合并多动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给孩子带来其他后果。因此,如果孩子出现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医院检查,如果症状轻,一般只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行为上的矫正就可以了。如果症状比较重,就必须辅助药物治疗,除了神经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心理科等都可以诊治,治疗方法各有侧重。

4、新型猫疫苗有望让过敏者放心“撸猫”

许多人喜欢猫,但又对猫毛过敏,不能随意“撸猫”。针对这种情况,瑞士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疫苗,给猫接种这种疫苗后,即便是对猫毛过敏的人也可放心“撸猫”。

很多人对猫毛过敏,他们在亲密接触猫后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起疹子甚至哮喘等症状。研究人员说,许多情况下导致过敏的其实不是猫毛本身,而是猫体内一种名为“Feld1”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存在于猫的体液尤其是唾液中,当猫用舌头清洁身体时,唾液中的这种蛋白质就会附着在猫毛上,成为过敏原。

瑞士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期在美国《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出一种疫苗,给猫注射后可使猫体内产生对抗“Feld1”的物质,能够中和这种蛋白质,降低它在猫的唾液等体液中的含量。

研究人员马丁·巴赫曼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研究团队已给70只猫接种了疫苗,结果发现,接触这些猫的一些人的过敏症状减轻了。巴赫曼说,还没有发现这种疫苗会给猫带来任何不良影响。据介绍,这种疫苗预计可在3年内上市。

本周医疗圈连连看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

本文系爱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疑问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