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及其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248.html

根据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的研究,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能力保持持续上升,其中这种能力建立的基础是与能力相对应的,且随着能力调整的技术、制度和意识。经济增长一般表现为总产量的增加,此外也可以用人均产量表示。而经济发展除了内含经济增长,还可以涵盖消费水平、社会结构的进步等多个方面,经济发展反映了整个社会总体的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探究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两部分,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年之前的我们称之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此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劳动分工以及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随后,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和米德对之前的经济增长模型作出改进,将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这一假定舍去,建立了索罗-米德模型。

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包括:一是为什么有些国家或地区非常贫困,而有些国家或地区却特别富有?二是都有哪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三是如何看待某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奇迹?主要解决前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和经济收敛有关,分析国家或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第二个问题以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资本投入方面的影响、人力资源方面的影响等等。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地区自身资源的影响以及外部条件的作用而进行生产的经济组织形式。从狭义上来说,区域的经济增长统计的是该地区的社会总产量。从广义上来说,总产量除了生产量还包括人口总量、人均生产总值等等。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认为,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所处梯度各不相同,但随着创新的发展,梯度会发生推移,低梯度地区的发展水平会逐渐向高梯度地区靠近,也就是说二者的发展差距会不断缩小,最终达到相对平衡。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地区经济通常涵盖待开发、成长、发达、衰退四个阶段。我国经济区域众多,生产条件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等高梯度一般处于发达阶段,而新疆、西藏等低梯度一般在待开发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展不平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地区本身的资源条件的影响,还包括外部环境条件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其中创新产业最为主要,被称为“增长极”增长极主要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三种方式影响区域经济。

反映经济发展差距的指标包括变异系数、赫希曼指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等。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长差距一般会不断缩小,即存在收敛趋势。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且不考虑与外部经济往来的条件下,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期初的指标和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更加富有的国家,其发展速度要低于贫穷的国家。因此,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认为二者的经济差距是在不断缩小的。

经济增长收敛就是指由于落后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的过程。经济增长收敛包括a收敛、。收敛、绝对P收敛等。选择用a收敛和绝对P收敛来测量我国各地区年到年发展水平的差距。a收敛是直观的观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差距的变化,可以通过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系数以及赫芬达尔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如果这些指标有下降趋势,那么经济增长收敛。绝对月收敛不考虑国家或地区间其它经济特征,假设国家或地区间的经济特征相同,分析国家或地区的期初水平是否和增长速度成反比,若成反比,说明存在绝对的P收敛。

技术创新是指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或者将使用技术创造的事物或产品进行创新。科学知识是技术创造的基础,企业是进行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发展壮大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年熊彼特首次界定了创新这一概念,之后罗斯托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技术创新的概念,伊洛斯于年将创新称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方式主要包括:人力和资本方面的投入、制度的建设以及市场的扩大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们将区域创新这一概念从国家系统中提取出来,区域创新是指在某个国家中不同区域间形成的创新系统,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知识要素在各区域间的流动,其主体一般为企业以及各种科研机构。

区域创新的主要贡献者一般是该地区的高新区或者说高技术产业,主要产出一般是RD活动,因此,选择对RD创新活动进行分析,并加入空间效应的影响,研究我国年到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情况及其空间溢出情况。“知识溢出”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Romer虽然将知识和科技纳入到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中,但是他仅纳入了地区本身的因素,没有将地区间存在的技术交流考虑在内。由于不同地区间存在着要素流动、技术交流等,知识溢出随之产生。知识溢出的研究一开始只在企业之间,然后扩大到行业,最后才研究区域间的影响,即空间效应的存在性。

知识溢出的产生源自于知识本身的一些特性,如局限性:术业有专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分散持有知识。互补性:不同主体之间可以交换不同的知识。积累性:知识是可以不断积累进步的。非竞争性:不同主体可以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的知识。正是因为这些特性的存在,知识溢出现象才会出现。由于各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以及技术交流,所以分析创新时一般要考虑空间上的关联性,即知识溢出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发展,但由于资源、人才等分布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区域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此外,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还会因地理位置、地理距离、*策环境、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的不同而产生变化。高技术一般是指能够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收益的处于科技前沿的技术或者技术群。“高技术”一词首次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被广泛使用。美国于年对高技术产业进行统计。高技术产业一般是指在研究开发高科技的基础上,生产高科技产品或服务的产业部门。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一般分为五类:(1)医药制造业;(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3)信息化学品制造业;(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医疗仪器设备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创新就是从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开始,然后经过技术的交流与扩散,最后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过程。高技术产业创新主要通过市场创新、研究开发、风险投资等机制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其目的一方面是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些具有强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除了资本与劳动的作用,技术创新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不仅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是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各届领导人在各大会议上多次强调了要发展技术创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首先,科技创新的最终结果是技术水平的提升,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催生新发展动能,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要素利用率提高,相同的产品所需的投入减少,另一方面,先进设备的生产和工艺能力的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企业结构升级、规模扩大。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还能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状况,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我国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减轻对外国的依赖,改变我国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从属地位,从而把握住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提升经济收益。由于地区间交流合作的增多,知识溢出现象愈发明显。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区域间的交互作用来看,不同地区间可以通过技术交流、人才流动、知识扩散等方式,产生交互影响、互相促进。也就是说,某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直接影响到邻近地区或者和其进行交流地区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此外,创新活动的空间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的技术水平,提高周边地区的发展水平后,周边地区也可以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发展新市场反过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