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反对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朋克摇滚为沉默的 [复制链接]

1#

“朋克可以是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要做沉默者的声音。”

5月4日下午4点,沉重的贝斯声在书架林立的美国洛杉矶公共图书馆一角回荡,紧接而来的是充斥着愤怒的尖叫声:“你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有性别歧视的男孩!”

这是Z世代的女子乐队TheLindaLindas的线下演出,一名叫埃洛伊丝(Eloise)的贝斯手站在最中心,一边拨动琴弦一边冲着话筒大喊。

另外两名贝斯手与一名架子鼓手也应声附和:“你的行为是种族主义!”音乐鼓点混合着呐喊声,吸引了不少人拍照围观。

这是洛杉矶公共图书馆亚裔传统月庆祝活动的揭幕仪式。TheLindaLindas乐队应邀参加,虽然平均年龄只有13岁,4个女孩却已从事原创音乐近3年,这一次,她们进行了40分钟的原创歌曲演唱,其中就包括她们今年新创作的反亚裔歧视新曲:《Racist,SexistBoy》(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的男孩)。

TheLindaLindas在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表演图片:NPR

当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将这段两分多钟上传到社交媒体,很快引发了热议,截止到9月,该视频在Instagram的浏览量已达万,人们在Twitter、Youtube等平台赞扬歌曲“充满勇气”、“是在新冠大流行中最能宣泄情绪和激发活力的音乐”。

愤怒的Z世代乐队

TheLindaLindas乐队的爆火,往往让人们忽略她们不过是洛杉矶的4个普通女孩。

年,四个热爱音乐的女孩贝拉(Bela)、露西娅(Lucia)、米拉(Mila)、埃洛伊丝(Eloise)参加了学校的音乐节表演,随后建立了TheLindaLindas乐队。其中,米拉(现10岁)和露西娅(现14岁)是姐妹,埃洛伊丝(现13岁)是她们的表妹,贝拉(现16岁)则是三人的好友,她们都属于美国少数族裔——亚裔和拉丁裔。四人没有固定的乐队角色,往往轮流担任贝斯手与鼓手。

而她们的乐队名“TheLindaLindas”的灵感则来自年的日本电影《lindalindalinda》,该电影讲述的正是一个高中女子乐队的故事,主角们在影片中演唱过TheBlueHearts的《Linda-Linda》。

米拉向日本《每日新闻》透露,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她们:“(作为电影主角的)女孩们在困难中不断前进,这太酷了,要是我们也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会很有趣。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有激情,一切皆有可能。”

日本电影《lindalindalinda》图片:网络

很快,TheLindaLindas走上了原创朋克音乐的道路,试图“通过今天的耳朵、眼睛和头脑体现原始朋克、强力流行和新浪潮的精神”。在创作《Racist,SexistBoy》之前,她们还曾为Netflix的纪录片《克劳迪娅·基斯俱乐部》(TheClaudiaKishiClub)的主角写歌,而该纪录片的主角正是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亚裔女孩代表。

《Racist,SexistBoy》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米拉在学校真实的被歧视经历。

去年3月,新冠刚开始在美国流行,年仅9岁、刚上4年级的米拉几乎没听过什么是新冠病*,却遭到了来自同学的抵制。

“去年,在洛杉矶(因为新冠灾难)封锁前不久,我们班的一个男孩走过来对我说,‘我父亲告诉我要远离中国佬。’而当我告诉他我就是华裔时,他立刻就离开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种族主义,我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米拉回忆到。

今年春天,米拉和表妹埃洛伊丝决定把这一经历写成朋克歌曲。随后,贝拉和露西娅也加入了创作。一开始,她们打算将歌曲命名为《白痴男孩》(IdioticBoy),来嘲讽这类男孩的无知与愚蠢,但很快就改变了主意。

“这首歌是为了反击那些抱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的男孩,但我们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埃洛伊丝说。

美国摇滚名人堂图片:CFP

于是,她们重新命名为《Racist,SexistBoy》,并修改了歌词:“歌词里少了一些有关信息说明的东西,多一些谈霸凌的内容,我们想讲述一个发生在一个九岁女孩身上的真实故事,一个无法让人忽视的故事。”露西娅补充道。

最终,这首朋克歌曲直截明了地表达了对种族歧视的愤怒:“你是一个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的男孩。你所做的是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你拿着一个危险的玩具,你假装跳舞,你拍它,你破坏它。冒牌货、傻帽、暴发户、混蛋!”

5月,TheLindaLindas在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进行了首次演出,两分多钟的演出视频也迅速走红网络。不少网友纷纷评论这是“他们见过的最酷的事情”;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越南裔美国小说家阮越清(VietThanhNguyen)也在推特上表示这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歌曲”。

此外,鼓手米拉身穿的摇滚乐队“Bikinikill”的T恤,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芬达乐器公司在其官方Instagram上称赞这首歌为“暴女运动”(riotgirlmovement)注入了新活力。“暴女运动”流行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当时,许多女性摇滚乐手会利用朋克音乐来传播她们的观点。

洛杉矶的一只朋克乐队在演出图片:CFP

朋克摇滚和意见表达

一开始,一群来自华盛顿州奥林匹亚的女性为了反对当地朋克音乐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提出了“暴女”(Riotgrrrl)的概念,她们使用了“女孩(Girl)”这个词,为的是让人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