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达芙妮大溃败从遍地开花到关店9成,靠贴牌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百丽国际退市、富贵鸟破产……中国传统鞋企集体沦陷,达芙妮仍在苦苦挣扎。在消费升级之时,这家曾经遍地开花的中国女鞋之王,门店规模一缩再缩。截至去年末,门店总数家,相较高峰时期的家减少96%。截至3月26日收盘,达芙妮总市值仅3.54亿港元,较巅峰时期的多亿港元萎缩98%。6年亏损42亿港元达芙妮头顶的中国女鞋之王桂冠,如今只能卸下。经过多年调整,公司经营状况未能梅开二度,反而一降再降。3月25日,达芙妮(.HK)披露年度业绩显示,其实现收入3.64亿港元,同比下降82.89%,股东应占年度亏损2.42亿港元,同比收窄77.39%。放弃实体零售业务之后,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品牌业务和电商业务。去年,两个板块分别实现收入2.10亿港元和1.48亿港元,同比分别下降89.01%和31.16%。另外,公司去年首次实现许可权费收入.8万港元。斑马消费梳理发现,仅仅6年时间,公司就过山车般从高峰跌至低谷。要知道,年,公司收入规模是.56亿港元。百丽国际退市、富贵鸟破产之后,难道达芙妮也要步其后尘?去年以来的疫情影响,只是压垮公司业绩的一根稻草,多年以来不断关店、被动转型效果甚微,才是业绩持续下行的元凶。从年开始,公司业绩一路狂泻,至年,股东应占年度利润连亏6年,合计亏损约42.38亿港元。8年关店超家达芙妮早期通过SHE和刘若英的代言家喻户晓,市占率一度将近20%,是中国大陆市场上颇有知名度的女鞋品牌。巅峰时期,与富贵鸟、百丽国际号称中国鞋企“三驾马车”。随着公司控制权更迭、经营乏力,达芙妮彻底沦为三流品牌,门店规模一再萎缩。截至年底,公司拥有门店家,相较高峰时期年的家,减少96%以上。年,公司关店规模最大,当年净关闭个销售点,包括家直营店和加盟店,销售点同比减少86%。公司的溃败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年,台湾商人陈贤民和张文仪共同创立的女鞋品牌达芙妮,年在香港上市。上市3年后,陈贤民退出管理层,由张文仪操盘。当时的达芙妮如日冲天,但忽略产品质量以及设计稳定性,为公司日后发展埋下重要隐患。在公司行*总裁任上,张文仪因无法偿还万美元贷款而离开公司,陈贤民二度出山揽下烂摊子。他力排众议让妹夫陈明源长子陈英杰出任公司行*总裁,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带领公司走出泥潭。在现在看来,这一决策并不明智。虽然陈英杰23岁就进入公司,但商业建树无多。广为人知的是,他以12台宾利迎娶知名演员张国立的女徒弟韩雨芹,以及曾在中学时和与任贤齐共组摇滚乐队。在陈贤民、陈英杰联手治理下,公司业绩亦未有所改善,陈贤民在陈英杰劝说下再次退休。年,公司引进投资机构TPG机构,并关闭京东、淘宝等线上分销渠道,斥巨资参股电商平台“光耀”,最终在年因资金链断裂而错失线上发展窗口期。年,TPG抽身撤场,陈英杰在公司话语权降至冰点。年,陈英杰退出,张文仪长子张智凯执掌公司。改朝换代之后,公司陷入关老店、开新店,以及将线上作为去库存渠道的逆操作之中。随着公司供应链被替换,投资机构威灵顿抛售股票撤离,公司干脆在年中宣布线下门店一个不留,从此彻底退出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实体零售业务。靠贴牌自救?一手创立的女鞋品牌跌入低谷,创始人陈贤民痛心不已,“如果能重来,我可能还会多做十年再退休”。遗憾归遗憾,即便他再次回归,可能也回天乏力。最近几年,中国鞋类零售市场发生了剧烈变化,消费乏力和新兴品牌崛起等因素,让传统鞋企黯然失色。百丽国际在年退市,富贵鸟年宣告破产,给达芙妮这样的老牌鞋企带来不少压力。“以前生意好做,大家都比较懒。”在达芙妮执行董事张智乔看来,这是如今鞋企转向的另一个原因。斑马消费注意到,国内一些老牌鞋类企业纷纷在轻资产模式上寻求生存空间。星期六(.SZ)卖掉主营皮鞋制造的全资子公司后,不再保留鞋类生产产能,另一方面在加大加盟店的建设;“国货之光”奥康国际(.SH)实施品牌授权模式等。达芙妮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在年度业绩报告中,公司披露从年末开始采纳主力发展其授权许可业务的策略。在这种新业务模式下,公司的角色相较以前发生惊天逆转。公司从主导生产管理转型为集中产品研发及设计、推广及品控,将主导权交给加盟商及授权商,让他们自行决定订单款式和数量等。这和南极人、恒源祥的模式近乎一致。但是,达芙妮能否成为南极人第二,成为鞋类市场的赢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