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不赢战斗种族那就征服他们的口感 [复制链接]

1#

Coca-Cola的苏联往事

年前,亚特兰大市退役上校、药剂师约翰·彭博顿打算研制一种头疼药,由此发明了传奇饮料可口可乐。年5月彭博顿首次销售可口可乐,声称“能缓解一切神经失调症状”。如今,这种最大众化的无酒精饮料畅销全球多个国家。

然而可口可乐在辽阔无垠的苏联境内却走得坎坎坷坷。让我们回忆一下这种饮料是如何突破苏联国境并赢得民众爱戴的。

1.朱可夫喝无色可口可乐

二战期间,朱可夫元帅有一次会见欧洲盟*总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后者请他喝可口可乐。朱可夫很喜欢,请求艾森豪威尔多弄些送到自己司令部,但一定得是无色款,看起来就像伏特加。杜鲁门总统将此请求转告可口可乐公司,化学家设法去除了配方的深颜色,用带红星的普通白盖玻璃瓶充气灌装,送给朱可夫至少五十箱。

2.尼基塔·赫鲁晓夫无意间给可口可乐的宿敌“百事可乐”打了广告

两大巨人——Coca-Cola和Pepsico——的多年鏖战亦延烧至苏联。由于赫鲁晓夫无意间“宣传”了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黯然惜败。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赫鲁晓夫到场参观时表示愿意尝尝百事可乐。他根本没料到这一无心之举使自己当了一回百事公司的“形象代言人”,第二天全球各大报纸纷纷刊登苏联首脑喝百事可乐的照片。

3.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可口可乐在勃列日涅夫停滞期的苏联可耻地输给了老对手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在苏联的生产源于苏联与西方关系缓和时期,标志性事件是PepsiCo总裁唐纳德·肯德尔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阿列克谢·柯西金。同时,由于苏联反对本国出售的商品带英文字母,遂改成俄文"Пепси"。直到多年后可口可乐才突破铁幕。

4.“当可口可乐上市销售,你可以说这意味着重大变革即将到来。可口可乐就是瓶装的资本主义精华。”(TomStandage,《六杯世界史》)

5.七十年代末可口可乐终于进入苏联

大家通常认为年莫斯科奥运会是可口可乐公司产品在苏联的首次公开露面。然而美国作家、研究员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在其著作《ForGod,Country,andCoca-Cola》中指出,可口可乐公司早在六年前——即年6月——就与苏联部长会议科学技术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在苏联境内销售“芬达”。第一批产品出现在首都的商店柜台,由“全苏果品联合进口公司”与“全苏技术工业联合进口公司”负责销售。除莫斯科外,基辅和塔林也能买到“芬达”。

6.年可口可乐成为莫斯科奥运会官方饮料

当罗纳德·里根总统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之后,可口可乐公司拒绝参与抵制,声明自己作为洲际企业不涉及*治斗争。因此,年“可口可乐”和“芬达”就成了莫斯科奥运会官方饮料。

7.用一次性纸杯盛装比赛饮料对于苏联消费者是重大革新

聚苯乙烯纸杯令苏联消费者深感惊喜,因为那时候国内的苏打水贩售机配备的是公用棱形玻璃杯。年奥运会还出现了从德国运来的饮料专卖亭,苏联人再次大开眼界。赛事结束后,饮料亭作为礼品赠予苏联*府。

8.八十年代,可口可乐饮料瓶终于印上了珍贵的“苏联制造”字样

年12月双方签署了生产“苏联款”可口可乐以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协议。合同约定由亚特兰大向莫斯科提供可口可乐浓缩液,在当地勾兑成饮料并灌装。那时《消息报》刊登文章宣布,自年5月起国内销售的瓶装可口可乐将标注“苏联制造”。尽管苏联进口的浓缩液并不多,但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它进*苏联市场的事实。

9.“拉达”轿车换浓缩液

可口可乐公司甚至同意苏方用“拉达”牌轿车购买饮料浓缩液,再把车倒手卖给英国。可口可乐公司前CEO内维尔·伊思戴尔(NevilleIsdell)在《可口可乐内幕》一书中回忆:“车是装配好的,转售给英国之前不得不花三天时间进行改装。我们跟苏联做买卖赔钱了,但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占据了位置。”

10.可口可乐在八十年代末苏联民主化浪潮中成功实现“大反攻”

无论如何,可口可乐终究占据了苏联市场一大片份额。年莫斯科啤酒厂调整结构开始生产可口可乐饮料。同年,莫斯科“国际饭店”大厅安装了全苏第一台自动可乐机。

11.前所未见的新时代标志

年,新时代的标志——巨型可口可乐霓虹灯广告出现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严格来讲,这块可口可乐招牌是苏联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户外商业广告,而此前装点苏联城市街头的广告都十分单调,例如什么《苏联民航带你飞!》或《把钱存进储蓄所!》

12.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年游览苏联时曾说,苏联平方公里土地上竟无一块可口可乐广告。这下好啦,新时代送来新潮流。

文章转自:见山博物

商务合作请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