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技思考科技创新空间溢出与高技术产业集 [复制链接]

1#

引言

科技思考:科技创新、空间溢出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有什么关系?总的来说,行业集中度指的是市场中某一产业内前n家规模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全市场的份额。赫芬达尔指数首先是由赫希曼提出,后经赫芬达尔在其文章中做进一步完善,采用市场上某一产业中每个企业所占总市场的份额的平方和来表示。空间基尼系数是由有学者提出的反映企业在市场中是否均衡分布的一个指标。

科技创新、空间溢出与高技术产业集聚文献综述

(一)产业集聚测度文献综述

空间基尼系数虽然看起来简明直观,但是未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区位熵用来衡量某一区域内某一个产业的空间分布,反映了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区位熵代表了相对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为了改进空间基尼系数的不足,有学者提出了测量产业集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市场规模因素的赫芬达尔指数考虑在内。

有学者将距离因素考虑在内构建了产业集聚测度的概率密度函数,这个函数可以进行统计学的概率分析,但由于关于距离的数据的获取,使得使用该指数的可操作性不高。在经验研究方面,有学者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量。有学者采用克鲁格曼提出的空间基尼系数和专业化指数衡量美国一九三〇-一九八〇年的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发现专业化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

有学者采用E-G指数度量了美国国家层次、州际层次和邮政编码层次的产业集聚水平。罗勇等采用E-G指数和排列在前五行业的集中度水平测度了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在一九九三、一九九七、二〇〇二、二〇〇三各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得出一九九三-一九九七产业集聚呈现下降趋势,而一九九七-二〇〇三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王业强等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28个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

(二)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文献综述

有学者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解释中心-外围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会通过降低固定生产成本和边际生产成本吸引劳动力,并进而加强了产业集聚。

有学者认为创新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因素,他对巴西集聚区和非集聚区的创新指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创新有助于产业集聚。曾鹏通过对中、东、西三个城市群的技术水平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证明了技术进步会通过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增加该地区的支出份额并进而增强了产业集聚的水平。

张永恒、郝寿义在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分析了规模经济、地方保护主义、本地市场效应对分行业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的影响,证明了规模经济、本地市场效应均对产业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保护主义会制约产业集聚的形成,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在粗放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并不显著。

董景荣等将空间经济学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了不同的技术进步的路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认为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得益于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模仿,而东部地区得益于自主研发,中部地区是由于国内技术的改进。

毛琦梁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分析其对中国西北地区水泥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得出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长期内可以造成产业集聚的增强。汪发元等考虑了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得出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科技创新均对产业集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科技创新与空间溢出效应文献综述

有关科技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赵增耀等认为创新溢出的范围主要是相邻地区。因为溢出效应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距离越远,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小。徐盈之等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类型创新要素在我国省际间的溢出效应。

研究表明邻近地区的研发投入、专利等创新要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溢出效果,且创新要素的溢出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余泳泽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科技创新各个要素对不同创新主体影响的溢出效应,并证明了研发投入的溢出对科研机构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对高校不产生影响,对企业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

(四)科技创新、空间溢出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文献综述

关于科技创新通过空间溢出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影响是正向的。有学者等指出研发人员产生的空间溢出与产业集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相同或相近产业的研发人员集聚在一起,为知识的传播和分享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王鹏基于技术加权计算的权重矩阵对科技创新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可知,与研发人员相关的空间溢出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为负,而以研发资本存量相关的空间溢出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为正。

陈跃刚分析了以专利代表的空间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得出研发产出和研发人员数量均直接和间接地提高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水平。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空间溢出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是负向的,有学者发现美国的产业内溢出并不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而产业间的研发溢出则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表明企业不需要集聚来获得好处。

陈亦勤通过不同类型知识溢出效应的分析发现以高技术人才流动为基础的空间知识溢出为负,以研发资本投入为基础的空间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现有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测度的文献,主要集中于集聚度指标的构建,从中难以看出产业集聚是如何形成的,这类测度指标相当于把产业集聚当作一个黑箱,从总体上去测度某个指标的空间集中程度或差异。

但这种产业集聚是如何形成的、产业集聚程度到底达到多高才是最优的或市场均衡的或社会最优的集中程度、较低的产业集聚程度好还是较高的集中程度好等问题,这类研究是无法回答的,实际上回避了这类理论问题。少数学者从科技创新角度出发研究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但是却忽略了科技创新是否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产业集聚。

而关于科技创新、空间溢出对产业集聚影响的文献中,鲜少有关于特定某一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进行研究的。高技术产业集聚相比其他产业能够产生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分析科技创新及空间溢出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