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330/l9vcohf.html如需报告请登录。
一、欧美主要代糖品牌概况
(一)欧美代糖市场概况
美国代糖市场的主要品牌有善品糖(Splenda)、SweetNLow、怡口(Equal)、Truvia、SteviaInTheRaw和Nutrasweet等。年这些品牌的消费人数占比分别为31%、15%、14%、11%、12%和5%,近年来市场份额之和超过均85%。欧洲市场上,英国消费人数最多的甜味剂品牌为Canderel、Sweetex、Hermesetas和Splenda,占总市场的60%以上;法国的甜味剂市场则由Canderel和PureVia主导,两品牌在年的消费人数占比超过70%。年,Canderel在英国和法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3.0%和50.8%。
上述品牌中,善品糖(Splenda)由HeartlandFoodproductsGroup拥有,主要使用的甜味剂三氯聚糖由英国泰莱公司(TateLyle)生产;SweetNLow和SteviaInTheRaw为坎伯兰包装公司(CumberlandPackingCorp.)旗下的糖精和甜菊糖品牌;怡口(Equal)和Canderel是Merisant公司旗下以阿斯巴甜为基础的人造甜味剂品牌,PureVia则是由百事可乐公司与Merisant的全资子公司WholeEarth甜味剂公司共同研发的甜菊糖品牌;Truvia是可口可乐公司和嘉吉公司(Cargill)联合开发甜菊糖品牌;NutraSweet原为孟山都公司(Monsanto)的子公司,后被ManusBio收购;Hermesetas为Hermes甜味剂公司旗下的人工甜味剂品牌。
(二)欧美主要代糖品牌简介(略)
二、海外代糖市场发展趋势
(一)全球对无糖/低糖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大
大部分美国人正试图限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根据IFIC和GreenwaldAssociates在年对名美国成年人(18-80岁)的调查,在饮食中正试图限制(limit)和避免(avoid)摄入糖分的比例达到了八成,而完全不试图限制糖分摄入的比例仅为20%。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年IDF糖尿病图集(第九版)》(IDFDIABETESATLASNinthedition),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20-79岁)已达4.63亿,预计到年和年时将增至5.78亿和7亿。从地区上看,年至年非洲、中东与北非和东南亚患病人数增幅最大,分别达到了%、96%和74%。至年时,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国、印度和美国将分别达到1.47亿、1.34亿和万。
-年,全球上市的低糖/无糖产品数量大幅增加。根据Mintel的统计,从地区上看,-年,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低糖/无糖产品数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7%和19%,其后的欧洲和北美也分别有16%和9%的年复合增长率;从产品类型上看,全球上市的无糖/低糖的饮料、面包年复合增长率和乳制品数量分别为28%、20%和15%。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糖尿病患病人数的激增,无糖/低糖产品在长期存在较大的需求。最初两代人工甜味剂糖精和甜蜜素因为安全问题而饱受质疑,已经逐渐被淘汰或进入低端市场。而对于阿斯巴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安全性,但由于人们对化工产品的固有印象和误解,长期的增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甜菊糖和罗汉果甜苷等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剂,在满足人们减糖和糖尿病特殊需求的情况下,通过以“绿色”“纯天然”为卖点,在未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二)以甜菊糖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快速崛起
1.甜菊糖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甜菊糖(Stevioside)又称甜菊苷,是从甜叶菊(SteviaRebaudia)叶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糖苷。甜菊糖的热量低,甜度为蔗糖的~倍,带有轻微苦涩味。甜叶菊是原产于巴拉圭和巴西菊科植物,现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种植。
日本是最早大规模使用甜菊糖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可口可乐在其配方中逐渐减少了糖精和甜蜜素等甜味剂的使用,甜菊糖作为一种替代品开始在日本出现。日本第一个商业化的甜菊糖甜味剂是由日本森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于年生产,此后甜菊糖广泛应用于日本的食品、软饮料和餐桌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甜菊糖在美国天然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业中广受欢迎,开始被添加到茶叶和减肥混合物中。6年,日本的甜菊糖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甜菊糖占其甜味剂市场约40%的份额。
8年开始,欧美主要甜菊糖品牌Truvia、PureVia和SteviaInTheRaw相继推出。7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甜菊衍生甜味剂Rebiana,并计划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8年5月,可口可乐和嘉吉公司宣布推出了以赤藓糖醇和Rebiana为原料的甜菊糖品牌Truvia,7月份百事可乐公司与Merisant的全资子公司WholeEarth甜味剂公司推出了PureVia。同年,坎伯兰包装公司旗下的品牌SteviaInTheRaw也在美国上市。8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将Rebiana用于食品添加剂领域。年欧盟批准了甜菊糖的使用。年开始,含甜叶菊甜味剂的可口可乐Life在世界各国推出。年,甜菊糖制造商PureCircle(现由IngredionIngredionSRSSIncorporated拥有的子公司)宣称提取出新的不带苦味的甜菊糖苷——RebD和RebM。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甜菊糖出口国,但目前甜菊糖在我国食品饮料中的应用还不多。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种甜叶菊,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甜菊糖出口国,现国内甜菊糖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八成。美国是我国甜叶菊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占出口总量的1/3。目前甜菊糖在我国食品饮料中的应用还不多,我国比较早开始使用甜菊糖的产品包括统一旗下的小茗同学和农夫山泉的茶π等。
2.甜菊糖产品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广阔
近年来甜菊糖产品大量上市,在人工甜味剂市场不断萎缩的情况下实现了销量的逆势增长。从产品数量上看,根据英敏特(Mintel)和PureCircle的统计,年全球推出含甜菊糖的食品和饮料产品的数量达到件,是年的7.4倍。年,添加甜菊糖的产品还占不到全球代糖食品的1/4,但在年8月份已经达到27%,超过了原本最被广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年,全球上市的含甜菊糖在饮料和食品的产品数量又分别增长了33%和23%。
从销量的角度,根据Foodnavigator的报告,至年间亚太地区含甜菊糖的产品销量增长了40%,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也分别有21%、19%和17%的增幅。StoreBrands和Nielsen的数据显示,年甜菊糖在美国的销售额增加了12%,其零售额仅次于白糖和红糖,成为美国食糖和甜味剂市场的第三大糖类产品,超过了三氯蔗糖、糖精和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
欧美主要天然甜味剂品牌Truvia、SteviaInTheRaw、PureVia和PureCircle近年来快速崛起。这些品牌的产品主要以甜叶菊提取物甜菊糖作为蔗糖替代品,部分系列也使用罗汉果提取物。从消费人数的角度,Truvia和SteviaInTheRaw在美国消费人数分别从年的万和万增至年的万和万,增幅达到46.4%和95.9%;从销售额的角度,从9年至年,Truvia天然甜味剂在美国的销售额从万美元增加至1.45亿美元,增幅高达%。PureVia自年中旬在英国推出以来已成为该国增长最快的天然甜味剂品牌之一,其在法国天然甜味剂市场的份额更是达到了70%。此外,美国甜菊糖品牌PureCircle在年的销售额达到1.31亿美元,几乎是年3倍。
除上述品牌外,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分别推出了甜菊糖和糖混合制成饮料可口可乐Life和百事NEXT,泰莱公司则于年推出了基于甜菊的新型甜味剂品牌TastevaM,年该公司甜菊糖业务销售收入的年增幅达到了23%。
预计未来几年甜菊糖产品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ResearchandMarkets在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考虑COVID-19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年全球甜菊糖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亿美元,预计到年达到9.亿美元,年至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其中,饮料行业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8%,预计到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美元。乳制品部门和面包与糖果部门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9.1%和7.4%。
年美国的甜菊糖市场规模估计为1.亿美元,中国为万美元。预计到年中国的甜菊糖市场规模将达到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其他国家中,日本、加拿大和德国在-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预计分别为4.4%、7.4%和
三、无糖/低糖饮料市场稳步发展
(一)欧美主要无糖/低糖饮料品牌概况
1.无糖可口可乐系列
DietCoke或Coca-Colalight(健怡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是一款不含糖、不含热量的碳酸饮料。这款产品最初于年8月9日在美国上市,是继年可口可乐商标使用之后的第一个延伸品牌。根据可口可乐公司的说法,“健怡可口可乐使用的甜味剂是根据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偏好而制定的。”健怡可口可乐主要使用的甜味剂为阿斯巴甜,但在部分国家还添加了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目前,健怡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大并且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产品在世界上超过个市场都有售卖。
Coca-ColaZeroSugar或CokeZero(零度可口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于5年上市的产品,至7年品牌年销售额即超过10亿美元。零度可口可乐的味道与标准可口可乐更接近,而健怡可乐的味道则与二者区别较大。但与健怡可口可乐一样,零度可口可乐与所使用的甜味剂的确切组合因市场而异。例如,美国零度可口可乐使用的甜味剂为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中国的健怡、零度可口可乐还添加了三氯蔗糖。在部分欧洲、拉美国家,零度可口可乐还添加了甜蜜素。
DietCoke和Coca-ColaZeroSugar外,可口可乐还推出了DietCokeFeistyCherry。该系列源自1年推出DietCherryCoke,5年更名为DietCokeCherry,并于年再次更名为DietCokeFeistyCherry。
2.无糖百事可乐系列
DietPepsi或PepsiLight是百事可乐公司于年推出的无糖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公司于年推出了Diet可口可乐,此后一直是DietPepsi的主要竞争产品。年12月,DietPepsi将其甜味剂由阿斯巴甜改为三氯蔗糖。年,部分消费者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发飙了最、对新配方不满。作为回应,百事可乐于年9月将其阿斯巴甜配方恢复为DietPepsiClassicSweetenerBlend,并与新配方一起出售。百事可乐随后宣布了将百事可乐的甜味剂从三氯蔗糖转变为阿斯巴甜的计划。新配方于年2月25日在全球范围内发布。
DietPepsiMax于7年6月1日在美国推出,并于8年3月在加拿大推出。“Diet”在9年初从名称中删除。在年秋季,百事可乐宣布将从PepsiMax更名为PepsiZeroSugar,并于年推出了新徽标。PepsiZeroSugar的主要甜味剂成分为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等。
3.DietDrPepper
DietDrPepper是碳酸饮料品牌胡椒博士(DrPepper)推出的无糖饮料,主要甜味剂为阿斯巴甜。KeurigDrPepper是一家美国饮料制造商,前身为GreenMountainCoffeeRoasters(-年)和KeurigGreenMountain(-年)。年KeurigGreenMountain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rPepperSnapple集团,合并后的公司更名为KeurigDrPepper。DietDrPepper最初可追溯到年(罐装)和年(瓶装)问世的DieteticPepper,年更名为SugarFreeDrPepper,年再更改为DietDrPepper。在6年DietDrPepper被《饮料摘要》杂志评为第十大最畅销的苏打水。
4.DietMountainDew
DietMountainDew是百事可乐旗下碳酸饮料品牌MountainDew于年推出的无糖饮料。年百事可乐从可口可乐旗下Tip公司中收购了MountainDew品牌和生产权。截至年,MountainDew占美国碳酸饮料市场的6.6%份额。DietMountainDew使用的甜味剂为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
5.Diet7Up
Diet7Up是百事可乐旗下柠檬味汽水饮料品牌七喜(7Up)于年推出的无糖版本。Diet7Up最初可追溯至年上市的无糖汽水品牌Like,该品牌由于美国政府禁止甜蜜素而于年停产,经重新配制后于年重新引入Diet7Up。Diet7Up主要使用的甜味剂为阿斯巴甜,中间曾一度改回三氯蔗糖,后又重新改回阿斯巴甜。七喜公司的一项全国性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更喜欢阿斯巴甜而非三氯蔗糖。
6.SpriteZero
SugarSpriteZeroSugar或SpriteLight是柠檬味汽水饮料雪碧(Sprite)的无糖版本,也是可口可乐“零糖”产品系列中的饮料之一。SpriteZeroSugar最初可追溯至年上市的SugarFreeSprite,年更名为DietSprite。2年起,该系列在全球统一更名为SpriteZero,以对应可口可乐公司推出FantaZero和Coca-ColaZero。年,该系列再次更名为SpriteZeroSugar。年和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分别推出了“零卡雪碧”和“雪碧纤维+”,后者选择阿斯巴甜为主要甜味剂,辅以安赛蜜和三氯蔗糖,无糖、健康是其主要卖点。
7.SierraMistZeroSugar
SierraMistZeroSugar是柠檬味汽水饮料品牌SierraMist于推出的无糖版本。SierraMist由百事可乐于年推出,该品牌旨在与可口可乐公司的雪碧(Sprite)和KeurigDrPepper的七喜(7Up)竞争。0年,百事可乐推出DietSierraMist,几经易名后,该系列的当前的名称为SierraMistZeroSugar,使用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和安赛蜜。
8.FantaZero
FantaZero(芬达零卡)是可口可乐旗下的水果味碳酸饮料品牌芬达(Fanta)的无糖版本。FantaZero使用的甜味剂为阿斯巴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
(二)无糖/低糖饮料发展趋势
1.美国市场无糖饮料市场分析
无糖饮料品牌在美国前十的碳酸饮料品牌中占4席,总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根据美国《饮料文摘》(BeverageDigest年美国销量前十的碳酸饮料品)的数据,牌在碳酸饮料市场的份额为64.4%,其中无糖碳酸饮料品牌DietCoke、DietPepsi、Coca-ColaZeroSugar和DietMountainDew分列第3、7、9、10为,总计市场份额15.2%。计入其他小品牌的情况下,无糖碳酸饮料品牌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达到26%。
Coca-ColaZeroSugar、PepsiZeroSugar、DietDrPepper和DietMountainDew等品牌更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尽管当前的消费人数不及DietCoke和DietPepsi,但这些品牌的消费者年龄更多地集中在18-29岁和30-49岁,未来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就可口可乐公司内部而言,年和年Coca-ColaZeroSugar在全球的销量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速,且雪碧和芬达等的无糖/低糖碳酸饮料也强劲表现。因此,在DietCoke的美国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无糖/低糖产品在可口可乐公司全球净营业收入的占比仍从年的25.2%升至年的29%。此外,从6年至年,DietMountainDew和DietDrPepper的市场份额分别增加0.4%和0.2%,保持了相对稳定。
2.欧洲市场无糖饮料市场分析
英国、德国和西班牙是欧洲无糖/低糖碳酸饮料销量最高的三个国家。根据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和GlobalData在年的调查数据,在欧洲无糖/低糖碳酸饮料市场中,英国、德国和西班牙的零售额分别为48.2亿美元、35.8亿美元和24.8亿。排名4、5位的法国和荷兰的零售额分别为10.6亿美元和7.8亿美元。
近年来欧盟(含英国)无糖软饮的市场份额略有增长,其中英国市场的份额增长较多,德国的无糖软饮消费量保持稳定,而西班牙市场上各无糖饮料品牌的占有率变动较大。根据Canadean和UNESDA,在将英国市场统计在内的情况下,无糖软饮在欧盟28国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从年的21%提升至年的24%。
其中,年英国市场上无糖软饮市场份额达到了53%;德国市场在年至年间,其人均无糖饮料的消费量保持相对稳定;根据KantarMedia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西班牙市场上的消费人数调查,近年来两品牌旗下的无糖饮料产品的占有率波动较大——年至年DietCoke、DietCokeCaffeineFree、DietPepsi的消费人数分别减少34.0%、16.1%和34.3%,而Coca-ColaZeroSugar和PepsiZeroSugar则分别增加了24.3%和62.7%。总体而言,上述无糖饮料品牌在西班牙的消费人数在统计期间减少了5.4%。
3.国内无糖饮料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无糖饮料销量增幅明显。尼尔森(Nielsen)年数据显示,82%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在健康饮品上花费更多,高于68%的全球水平。在国内碳酸饮料市场上,无糖碳酸类饮料的销售份额为由年2.2%增加至年的6.2%。在茶饮料市场上,、年近无糖/低糖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4%和4.7%,年则增加至15.8%。除此以外,豆奶、乳酸菌、山楂饮料等领域也相继推出出现无糖或低糖产品(《无糖碳酸增长68%、桃子口味异军突起》,《糖烟酒周刊》,作者王妍)。
本土无糖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在过去三年内迅速走红。元气森林成立于年,是一家互联网+的饮料公司,其产品以健康、无糖为主要卖点。根据澎湃网,元气森林在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超过8亿,仅5月的销售额就达到2.6亿——这一数据超过全年销售总和。电商渠道上,元气森林在天猫购物节中的销售额超过可口可乐,成为水饮品类榜单第一名;在京东在饮料品类榜单上,元气森林京东旗舰店销量增量3.8万,环比上涨61.7%,旗下元气森林白桃苏打气泡水以4万月销量位居热销商品榜第12名。另据天眼查数据,元气森林已完成4轮融资,估值达到40亿元人民币。元气森林首个自建生产基地已经在安徽滁州落成,其中一期投产后将拥有3条高速生产线,可生产燃茶、苏打气泡水、乳茶、功能性饮料,年产量可达4.5亿瓶。除了元气森林外,国内销量较高的无糖饮料品牌还有健怡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百事极度、零卡(零度)雪碧、纤维可乐、纤维雪碧、零卡芬达以及三得利乌龙茶、东方树叶、伊藤园浓茶、减之苏打水等品牌。
四、海外代糖代表企业
(一)泰莱公司
泰莱公司(TateLylePLC)是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工业市场食品和饮料成分供应商,其专长是将玉米和木薯粉等原料转化为能增加食物和饮料口感、质地和营养的原料。泰莱公司最初为制糖企业,从年代开始多元化发展,最终在年放弃了制糖业务。
根据泰莱公司年报,公司财年(年4月1日-年3月31日)三氯蔗糖业务实现营收1.62亿英镑,较财年略有下滑,除了财年三氯蔗糖业务收入下滑较多之外,泰莱三氯蔗糖业务-财年均保持平稳。营业利润方面,公司三氯蔗糖业务财年实现营业利润6万英镑,延续了财年以来连续增长势头。
(二)坎伯兰包装公司
坎伯兰包装公司是一家成立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家族企业,主营食品制造和包装,旗下主要有糖精品牌SweetNLow和甜菊糖品牌SteviaInTheRaw。
1.年代推出其他甜味剂产品
当年NutraSweet上市时,它的关键成分阿斯巴甜就获得了独家专利,之后该品牌被孟山都(Monsanto)收购,孟山都花费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产品。到年代初,阿斯巴甜被应用到美国4,多种食品和饮料产品中。美国在NutraSweet上的专利于年到期。
90年代初坎伯兰与德国化学公司HoechstCelanese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出了以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为原料的SweetOne(在欧洲叫做Sunette)。安赛蜜具有NutraSweet所缺乏的一些关键特性:在高温下稳定,可用于烘焙和糖果制造。年坎伯兰转向了一种名为SweetNLow2的新产品,该产品是糖精、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混合物。同时期NutraSweet也阿斯巴甜-糖精混合物,以迎合偏爱糖精口味的消费者。同年年,坎伯兰郡还推出了%阿斯巴甜甜味剂NatraTaste,当年的销售额即达到万美元。
在年代,坎伯兰的市场份额保持在25%至30%之间,销售额仍在增加。年(FDA)批准将三氯蔗糖用作餐桌甜味剂,次年Splenda三氯蔗糖产品进入美国市场,SweetNLow开始受到其冲击。
2.进入21世纪后拓展InTheRaw产品线
进入21世纪后,公司不断拓展其天然甜味剂品牌线InTheRaw,推出了以甜叶菊为原料的SteviaInTheRaw(8年),以龙舌兰为原料的AgaveInTheRaw(年),以罗汉果为原料的MonkFruitInTheRaw(年)等品牌。年,SteviaInTheRaw的零售额突破5万美元,超过了SugarInTheRaw。年,SteviaInTheRaw又推出了有机甜菊糖产品。
年1月1日,CumberlandPackingCorp.完成了内部公司重组,ButterBudsFoodIngredientsDivision单独成立为ButterBuds公司。重组后,CumberlandPackingCorp.和ButterBuds,Inc.合并,成立了CumberlandWorldwideHoldings集团。
(三)Merisant公司
MerisantCompany是全球无糖/低糖甜味剂的领先制造商,是MacAndrewsForbes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该公司由原孟山都公司的甜味剂业务组成,该业务于0年被一群投资者收购。年,Merisant被MacAndrewsForbes收购。Merisant的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有以阿斯巴甜为基础的人造甜味剂品牌怡口(Equal)和Canderel,以及由百事可乐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WholeEarth共同研发的甜菊糖品牌PureVia。
1.GDSearle和孟山都时期
Merisant成立于0年,但其主要产品阿斯巴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年,GDSearle公司的科学家JamesSchlatter发现了阿斯巴甜,随后公司创建了阿斯巴甜品牌NutraSweet。FDA最初于年批准了将阿斯巴甜用于食品添加剂,但由于担心甜味剂可能对动物的脑部造成伤害,第二年撤回了批准。经过彻底的重新测试后,阿斯巴甜于年在法国和年在美国获得了批准。到年,阿斯巴甜在几乎整个欧洲都被批准为食品添加剂。
Searle将阿斯巴甜作为餐桌甜味剂销销往食品服务行业。在法国,该产品以片剂形式出现,名为Canderel;在美国,该产品以单份包装的形式包装,名称为怡口(Equal)。随后,阿斯巴甜以NutraSweet品牌出售给食品和药品制造商,用于诸如药物、谷物和甜点的制备。年,阿斯巴甜被批准用于碳酸饮料中,而NutraSweet作为低热量饮料的一种成分,在人造甜味剂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到年,阿斯巴甜的销售额突破7亿美元。
年,GDSearle被农产品与化工巨头孟山都(Monsanto)公司收购,次年NutraSweet被拆分为独立公司。随着公司关于阿斯巴甜(基本上是其唯一产品)的专利即将在年到期,并且包括基于糖精的SweetNLow和三氯蔗糖的Splenda等甜味剂在内的竞争对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公司开始开发新的甜味剂以使其产品基础多样化。
2.Merisant时期
0年3月,孟山都与其他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PharmaciaCorporation。同年,NutraSweet被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J.W.Childs,怡口(Equal)和Canderel则被TabletopHoldings收购,后者由PegasusCapitalAdvisors、计算机巨头MichaelDell的MSDCapital和BrenerInternational组成的投资集团。新公司于0年3月20日以Merisant的名义正式成立。当时,该公司的19个品牌的销售额约为4亿美元,约占全球餐桌人造甜味剂市场的三分之一。
阿斯巴甜在产品稳定性和烹饪中的使用方面有明显的局限性。为此,Merisant重塑品牌,并将其广告投放到与Splenda不同的市场。Splenda面向有健康意识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销售,Equal则面向老年人市场,该市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