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蒙娜丽莎真迹来上海了一起去破译达芬奇密码 [复制链接]

1#
本期要带大家去看的,是一场只有一幅画的展览。虽然只有一幅,但它可不是一幅普通的画——展出的是莱奥那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不是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吗?没错,《蒙娜丽莎》不仅保存在卢浮宫,还是它们的三宝之一。我们这次说的同样是《蒙娜丽莎》,据说它本来情人节就能跑到上海来了;据说它实际上是4月底来的中国;据说它在静安区的一个商业中心展出;据说它的票价是元,还有三个价位、、;据说它的主办方不是博物馆,而是一个文化公司。看了这么多据说,你肯定会说,这肯定是假的,坑爹啊!!不过,事实是,它就是真的。它是真的蒙娜丽莎,达芬奇画的。它长下面这个样儿。像!这幅画假的真有水准!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和下面这幅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对比,你看出相同和不同了吗?为了便于区分,新出现的这幅被我们称做《早期蒙娜丽莎》。两幅画比较大的区别在于画面远景中的风景,而画中女子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与卢浮宫版本的蒙娜丽莎简直一模一样,只不过看上去更年轻。正是因为这两幅画太相似了,我们反而会觉得更加担心——这幅刚刚听说的《早期蒙娜丽莎》真的是达·芬奇亲手画的吗?现在的造假技术这么猖獗,会不会是当代人仿造的赝品?答案是否定的,这幅画肯定不是当代人伪造的,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画的可信的收藏履历:年,住在伦敦艾尔沃斯的收藏家休·布莱克购买了此画,画作因此得名《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年休去世后,画作由姐姐简·布莱克继承。年,简去世,美国收藏家亨利·普利策购得此画,并留给女友。经数度转手,如今画作的所有者是一家瑞士财团,它在银行金库里呆了40年才得以“重见天日”,于年在日内瓦亮相。看到这里,有的童鞋已经开始相信这幅画是真的了——毕竟这些收藏家和大财团见多识广,收藏之前会做很多考证,应该没那么好骗。不过严谨的小伙伴们要说了,这些证据只能证明这幅画自年以来这一百年的历史,达·芬奇可是生活在15、16世纪的人,前面这四百年怎么证明?讲真,要想让大家相信这幅画真的是达芬奇亲手画的,还真得拿出点干货来。既然这样,那么小编就把能证明这幅作品为真品的有力论据整理出来,帮大家一一解读。1、专家利用碳定年法对这幅《早期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这幅画是15世纪的。小编解读:碳定年法是通过测试样品中残留的碳14含量,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对于一幅画来说,帆布的材质、颜料等中的矿物质成分都是可供测量的样品,既然碳定年法判断这幅画是15世纪的,那就说明组成这幅画的相关材料都是15世纪的。要想作假,伪造者必须找到保存完好的15世纪的老帆布、老颜料、老工具来画,才有可能通过碳定年法的测试。让一个人去找几百年前的画材?似乎不太可能。那么,如果是15世纪的、跟达·芬奇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造的假呢?别急,下一条论据就是针对这个疑问的。2、意大利几何学家阿方索·鲁比诺指出,他对达·芬奇的另一幅作品《维特鲁威人》的几何形状做了扩展研究,发现这幅《早期蒙娜丽莎》的几何构图与达·芬奇描绘人形所惯用的比例相匹配。不仅是人物,用高科技将卢浮宫版本的《蒙娜丽莎》放大后,这两幅画作的整体构图都显示了完全同样的比例。小编解读:《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的一幅钢笔画素描,又称《神圣比例》。如果大家不熟悉这幅画,那么爱看电影的童鞋一定看过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吧?电影开头有一个情节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被追杀的老人——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在临死前把自己摆放成一个“大”字形,然后在地板上写下两行密码。这里,老人模仿的就是达·芬奇的这幅《维特鲁威人》的造型。事实上“维特鲁威”是一个人的名字,此人是古罗马的一位建筑师,他在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到,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所以建筑应该模仿人体的比例。例如我们从《维特鲁威人》这幅画中可以明显看出,达芬奇想要表现的是人伸开的手臂的宽度等于他的身高,而这恰恰是维特鲁威在书中所阐释的一个观点。维特鲁威还认为,用一个人的手指和手掌为单位作比例尺,可以将这个人体的所有比例标示出来,而达·芬奇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都遵循着他的要求,在他的画中,人物的手指、前臂等都有着固定的比例,包括这幅《早期蒙娜丽莎》。这位几何学家阿方索·鲁比诺还提到,《早期蒙娜丽莎》里面人体的比例与卢浮宫版本的《蒙娜丽莎》整体构图一致。我们知道,卢浮宫版本的《蒙娜丽莎》没有被出售或是展览过,而是一直被达·芬奇随身携带,跟着他从意大利到了法国,在他死后被留给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前文说到碳定年法的结论,证明这幅画如果是伪作就应该是达·芬奇同时代的人做的,而当时在达·芬奇的贴身看管下,外人即使见过这幅画,也很难如此精准地把握住其比例与构图。3、拉斐尔的名画《年轻女子和独角兽》曾经受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启蒙,但是它的背景和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不同,却与这幅《早期蒙娜丽莎》相似。小编解读:拉斐尔比达·芬奇小30多岁,在年龄上可以说是达·芬奇的晚辈,他借鉴当时已经功成名就、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的大师的构图,这一点是得到公认的。在《年轻女子和独角兽》这幅画中,年轻女子的坐姿与蒙娜丽莎一致,双手合起放在身前,身后远处画着飘渺的风景,这些特征历来被看作拉斐尔借鉴过卢浮宫版本的《蒙娜丽莎》的有力证据。区别比较大的是两位女性身后的背景,拉斐尔的画面背景中有两根希腊圆柱,而卢浮宫版本的《蒙娜丽莎》却没有,大家一向以为这左右两根圆柱是拉斐尔的原创。《早期蒙娜丽莎》的出现却刚好戳穿了真相——《早期蒙娜丽莎》背景中也有两根圆柱,无论位置、比例还是柱子基座的细节都与《年轻女子和独角兽》很相似。小编个人觉得这条论据真的很有力度,因为它证明了作为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亲眼见过这幅画!说到这里,一切对《早期蒙娜丽莎》的年代定位和作者的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了。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论据,比如有人说达·芬奇有为一幅画作绘制两个或以上版本的习惯,像《岩间圣母》就有两个版本,还有说这两幅画的笔触感很相似啊等等,小编就不拿出来一一解读了。看到这里,各位看官是不是有想要抛开图片、一睹原画真容的冲动呢?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一向高冷从不外借,而这幅《早期蒙娜丽莎》却低调地接了商演(其实也挺坑爹,蒙娜丽莎也走穴)——就在上海新天地,展期截止到八月底,机会难得哦,想去的小伙伴可以约起来啦!新氧生活,带你逛不一样的博物馆!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事宜请添加右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