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五年前第一次走进上汽乘用车位于安亭的设计中心,与MG的设计团队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大鹏君发现MG“感性力”设计背后的这群人,虽然看起来没有惯常印象中的设计师们那般标新立异的形象,但是脑子里却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如何做好MG的汽车设计,他们有着丰富且独到的理解,一来是因为团队中的不少人曾就职于大众、通用这类合资大厂,二来全盘接手MG设计后,对于国内消费者的喜好,特别是年轻人的诉求,他们有着比国外团队更佳的视角。
搜图编辑
从最初的MGZS到MG6,以及之后的HS、MG5等等,MG的设计团队将品牌历史中“平民跑车”的抽象化标签,通过手中的笔和油泥转变为独有的具象化运动风格。经过几代的发展和演变,直到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赛化元素出现在MG的产品身上,比如上市不久的MG6XPOWER以及MG6PRO,我们可以看到凸出的前唇、宽大的尾翼、带阀门的排气,这些曾经需要自行改装的赛化部分,被原厂替代。
搜图编辑
出厂即拥有,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运动的浅层需求。当然,如果你手上的预算够,原厂的XPOWER改装件,可以满足你更深层次的需求。不久前,MG亮相了旗下最新的紧凑级SUV,也是基于上汽SIGMA超级架构的第一款原创车型——MGONE。作为多个维度的第一,MGONE不仅有着产品功能层面的新突破,也有着设计层面的新趋势和新元素。
搜图编辑
虽然目前厂家尚未完全公布这辆车的所有产品信息,但在不久前,我在上海的一处专业影棚,近距离地接触到了MGONE的定妆车型(非量产版),得以对MG未来的设计走势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运动的高级感更加深入,没有硬性堆砌各种运动元素,既要讲求整体的协调统一,也要用醒目的细节突出运动氛围。同时,科技的元素被摆上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是不是觉得说得太虚?其实从早些时间公布的少量官图上,就能知道MGONE是如何兼顾运动与科技这两个方面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采用双外观的方式。看似简单,其实又不简单。
搜图编辑
这是MG首次在产品上运用双外观的设计,按照他们设计团队的官方表述来说,这种新的方式就是为了让MGONE获得更多年轻人的青睐,喜欢出去玩爱运动的,喜欢宅在家看科技的,都能在MGONE上找到共鸣。这是一个看似1+1>2的简单道理。但不简单之处在于,一个优秀的设计背后就需要耗费大量的开发成本,这包含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虽然设计师们笑称,两套方案都是最好的,一时难以取舍,所以干脆都上。但这其中花费的精力却是以往一套设计的数倍。这两套MGONE分别取名α和β,你也可以看做是AB面,一面被定义为运动,一面则定义为科技。
搜图编辑
在MGONEα的造型中运动是主基调。先不细看外观,当我走进影棚的一瞬间,目光就被那充满活力的橙色所吸引,这个橙色的名字叫气泡橙。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芬达汽水,炎热的夏季喝上冰镇的汽水,活力确实能一下被唤醒起来。
搜图编辑
而停在另一边的MGONEβ则沉稳冷静了不少,它身披的是名为荒野猎人的绿色,而且是亚光色调。设计师说,对于英国车,绿色是不可或缺的颜色,也是祖传代表颜色。
搜图编辑
走近MGONEα车旁,终于能看清巨大格栅上的纹路。这是一条条犹如闪电的折线,由四周射向中心,指向MG扁平化处理的logo。线条的材质由于运用了钨钢电镀工艺,使得格栅经过现场的灯光反射后,散发出颇具质地的光。
搜图编辑
MGONEβ有着同样巨大的格栅,线条样式却是有规律的左右横展开来,但也透露出一些不安分的气质。材质也是钨钢电镀工艺。
搜图编辑
α和β格栅两侧的大灯不同于MG6上的伦敦眼,结构上是远近光一体式,四周安置了三个日间行车灯,日间行车灯的造型也比较有特点,官方表述为“冲刺旗”大灯,就是用三条短灯块模拟出赛车冲刺黑白旗的格子。点亮时,车头左右两边各有三条短灯块,辨识度还是挺强的。
搜图编辑
灯罩为了迎合机盖的低趴造型,特意做了一根折线,沿着这根折线往后,线条可以一直延续到后车门,为车身勾勒出一条漂亮的腰线。
搜图编辑
机盖明显地向前下坠,并且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锋利的棱线,让车头充满肌肉感。
搜图编辑
原本安装雾灯的区域,被导风槽替代。这个导风槽可不是一个样子货,是真实地为前轮刹车系统提供降温以及优化头部气流的作用。
搜图编辑
车体的轮眉部分被特意加宽,拉宽了车身的横向比例,从正前和正后方去看,给人以一种敦实的宽阔感。虽然定位的是一辆SUV,车辆的离地间隙不低,但是视觉上就觉得车处于一种低趴平稳的状态。
搜图编辑
车侧的线条分为两段,前段是从车灯一直拉到后门,后段是从后轮眉直接上挑,形成犹如猎豹起跑时的姿态,给人以非常强烈的冲刺感。加之下坠的车头,整辆车哪怕是静止的状态下,也有一种往前冲的态势。
搜图编辑
车尾也是设计师颇为花费精力的地方。先说线条走势,也如同车头,所有线条都从四周指向车尾的logo,形成呼应。但这种线条不仅是简单的A点到B点的连接,还能营造出从中心点向四周拉扯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有点奇妙了,可见设计师在角度和曲率上的把控。
搜图编辑
车尾窗上部的尾翼被分为两个版本,α的尾翼灵感汲取至战斗机,也是凸显运动感的重要元素。β的尾翼则普通一些。
搜图编辑
尾窗下沿其实还有一个“尾翼”,这个尾翼是用钣金直接弯曲形成的。一般这个位置的处理会沿着车尾线条的向下趋势,圆滑过渡成一个曲面,比如我们熟知的保时捷Macan,从而形成一个饱满的臀部。
搜图编辑
但MG的设计师认为,这样做太过传统,而且想进一步加重尾部的运动氛围,所以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鸭尾。这样一个小细节,还真是将上尾翼联系起来,使得车尾既有紧致感,也有双重的活力。
搜图编辑
尾灯的辨识度是设计师极力发挥想象力的主战场,这一回的MGONE将元素取材于飓风眼,漩涡状的立体结构位置灯和制动灯、转向灯遥相呼应,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
搜图编辑
尾排并没有照搬MG6PRO上的四出真排气,仅仅以装饰件表现出双边双出(β为单出)的感觉。
搜图编辑
由于内饰实景还处于保密期,虽然见到但也不能说(心里苦),可是结合刚刚公布的官方效果图来看,现实还原度还是非常高,特别是大联屏的视觉效果还是富有科技感的,同时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内置的车机系统,毕竟采用了高通最新的车规芯片,速度肯定没话说。
搜图编辑
在短暂的静态体验过程中,MGONE两套外形给予我的整体印象让我很难抉择哪一个更好,或者更切中年轻人的想法。两者都展出MG在设计上的沉淀,以及对于潮流的判断,相信见过实车的人,一定会有如我一样过目难忘的同感。现在,MG明白年轻人的视觉喜好并非只有炫酷这一个维度,而是发展成了多条路径。MG需要做的,就是用最恰当的方案去吸引目光,进而用出色的产品力去赢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