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数据,年1-3月,我国进口啤酒11.万千升,同比增长17.9%;金额为8.亿元,同比增长18.1%。
其中,年3月,我国进口啤酒5.万千升,同比增长12.6%;金额为3.亿元,同比增长11.3%。
进口啤酒成为新宠,总体增速在进口酒中最快,1-3月其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7.9%和18.1%。进口葡萄酒从年前后就进入中国市场,但今年1-3的进口量被进口啤酒轻易超过,后者达到了1.17亿升。
增长迅猛的背后是隐忧
啤酒进口市场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显示为,属于高度竞争市场。报告显示,1-3月,啤酒进口来源地排名意大利、葡萄牙、美国出现了翻倍增长,大规模来源地的市场占比进一步提高。但在啤酒进口来源地的总体数量没有增减的前提下,进口企业数一月之内增加了49家,竞争激烈。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衡量市场垄断/竞争程度的指数,数值区间在≥HHI>0之间。一般情况下数值越低,市场竞争程度越高。
市场高度离散
“进口啤酒要谨防进口葡萄酒高度离散对行业造成的伤害,以次充好、价格虚高、过度宣传等。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十多年了,至今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秘书长王旭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但他指出,进口酒尚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进口葡萄酒普遍缺乏品牌效应。只有少数几个全国性品牌为大众所知,总体上产品品牌比较分散,而没有品牌效应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影响力。
二是行业集中度过低。由于酒行业属于非常传统的食品饮料行业范畴,进入门槛低、组织化程度也偏低。有统计显示,年至年,我国葡萄酒进口数量年均增速高达45%。同时据不完全统计,葡萄酒进口商数量也增至1万家以上,但没有一家企业年销售额持续稳定在10亿元以上。很多中小企业遇到销售困境往往选择低价抛售,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混乱,市场混乱又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率更低。据近三年的海关统计显示,每年都有50%的葡萄酒进口商在第二年就退出市场。
三是销售渠道创新仍在探索中。酒类电商至今没有走出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的不良循环。
四是中端市场开拓乏力。前些年高端进口葡萄酒市场风头强劲,大量品质优良的腰部产品和成熟的中端消费市场却严重缺乏,从而造成进口酒市场大幅波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